中醫適宜技術——隔姜艾灸
時間:2021-04-29 來源:重慶六合職業培訓學校 點擊:
次
提到艾灸療法,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,甚至很多人都做過艾灸。我們都知道艾灸是有很多種分類的,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
隔姜艾灸,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一看。
隔姜灸是利用姜片做隔物而施灸。生姜辛溫無毒,生發宣散,調和營衛,祛寒發表,通經活絡的功效。適用于一切虛寒病癥,尤其對嘔吐、腹痛、泄瀉、風寒濕痹等癥,療效可靠。
功效
艾灸配合辛溫的生姜,可升發宣散,祛寒發表,溫中驅寒,降逆止嘔,通經活絡,增強體質等。
適應癥
用于外感表證和虛寒性疾病,如感冒、風寒濕痹、腸胃癥候和虛弱病證,如嘔吐、泄瀉、脘腹隱痛、痛經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、周圍性面神經麻痹、關節酸痛、不孕癥等。
施灸準備
大艾炷,新鮮老姜,鑷子,粗針,火柴,線香,灰盒,甲紫等。
施灸方法
選取新鮮老姜一塊,將老姜切成厚約0.3cm的姜片(姜片大小可根據所選穴位部位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),然后用三棱針將姜片穿刺數孔,以便熱力傳導。
施灸時,把所備姜片放在所選的穴位上,上置大或中等艾炷,再用線香火點燃艾炷進行施灸。等到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時,可略略提起姜片,稍停放下再灸,或者更換艾炷再灸。
一般每次施灸3~10壯(建議奇數),以灸處出現汗濕紅暈現象而不起泡為度,每日1次,7~10次為1療程。灸畢可用正紅花油涂于施灸部位,既可以防皮膚灼傷,又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,散寒止痛功效。
注意事項
1.隔姜灸所用的生姜應為新鮮的老姜,且宜現切現用,不可選用干姜或嫩姜。
2.所切姜片的厚薄,應以所灸部位和所患病證而定。如面部為較為敏感的部位,姜片可切厚些;如所患急性或疼痛性病證,姜片可切得薄一些。
3.若在施灸過程中不慎灼傷皮膚,以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,須注意防止感染,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。
4.施灸后宜暫避風吹,或以干毛巾覆之輕揉,使其汗孔閉合,勿感外邪,以利恢復。如灸面部神經麻痹,應在灸后一小時內少說話,不喝水,不吃東西,安靜休息,以便快速康復。